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A.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 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C. 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
A. 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 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 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 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 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官僚政治的弊端
C. 中央集权的削弱 D. 行政效率的低下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 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 “天下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