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据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统计数据
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B.租界内华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C.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
D.上海教育发展推动华人素质提高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此事件表明
A.清政府拒绝进行政治改革
B.革命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民主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D.立宪派依然抱有政治改革幻想
(徽商)“即使以商致富而无名秩,对他们而言,仍然不算显亲扬名,家族的荣耀只能通过读书入仕才能获得。他们倾大量资本于兴办学校之中,使大量子弟投身科举,凭商入仕后又使用政治上的特权促进地方和家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可见当时
A.商业发展推动教育进步 B.官商勾结现象较为普遍
C.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D.重农抑商政策遭遇挫折
《旧唐书·职官三》记述,御史大夫、中丞之职,“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宋代御史台还特设检法官,“掌检详法律”。元朝《台纲》规定:“诸官司刑名违错、赋役不均、擅自科差、造作不如法者,委监察纠察。”这表明
A.司法监督是古代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能
B.监察机构有权制定并监督法律的实施
C.监察职能的调整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法律体系的完善推动司法机构的独立
“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与之相吻合的观点是
A.礼法并施 B.法术势相结合
C.外儒内法 D.以德辅刑
(26分)书籍、报刊、网络作为大众传媒往往承载着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
——《战必胜说》
“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康有为全集》
(l)依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日本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二 《申报》大事年表(部分)
—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
(2)充分挖掘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概括1912年一1938年间《申报》的发展特点。(8分)
材料三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
(3)仔细阅读两份目录,指出两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主流评价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