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英国)内战的发生、复辟的结束,由于土地所具有的巨大的经济特质,它替代了国王的宠幸成为人们政治地位升迁的依托。……工业化时期(1700—1880年),在贵族、乡绅、自耕农三个阶层中,每个阶层都在政府中发挥着重要、独特的功能。……这三个阶层构成了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阶级。
1880年之后,由于第三次议会改革和农业衰落,地主在英国政治、经济中呈现衰落之势,但并没有退出政治舞台,他们在议会中仍控制着绝大多数议席。在社会上层,新人不断地涌入,但具有土地背景的人仍牢牢地把持着进入门槛。据统计,“1886—1914年,265个新头衔获得批准,200名是首次进入贵族圈子者。其中,70名是工业新财富的代表,占总数的 1/3;另外 1/3 是职业者的代表。……自 1885年开始,具有土地背景的贵族的比例开始下降,不过,和土地有渊源的新贵族的比例仍多于3/4。……追逐土地,进入土地阶级仍是一种社会的主要心态。
——郭爱民《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转与社会心态》
(1)据材料,概括工业化时代英国政坛的特点。(9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英国政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时代背景。(16分)
美国《独立宣言》开篇明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明确规定,这些邦“保留自己的主权、自由、独立、领域与权利”; 1787宪法序言中说,“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盟,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由此可见,美国立法的目的是实现
A. 独立 B. 平等 C. 自由 D. 正义
17世纪以来,数学在学校科目中的地位日渐提高,现其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的地位已有全球共识,这是因为
A. 殖民扩张的需要 B. 技术革命的开展
C. 政治变革的要求 D. 破除神学束缚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说,“组成城邦的一个部分优于质而另一部分则优于量,譬如门望较低于贵胄的部分,于数而论,却胜过贵胄,穷人的数目也可以胜过富户;但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这说明他
A. 主张建立混合型的共和政体 B. 强调公民的知识素养
C. 赞同雅典直接民主政治 D. 看重公民出身
从1959年春天开始,毛泽东在不同场合经常讲起古代笔记小说中的一些不怕鬼的故事。5月6日,他在接见外宾时,突然把话题引向不怕鬼的话题:“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呢?”这里的“鬼”指
A.国内的左倾错误
B.国际上的反华势力
C.国际上的资本主义国家
D.国内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中国传统史学把自己的使命,概括为纵向的“通古今之变”,至于与四边蛮夷的横向比较,只是“礼乐之邦”的陪衬而已。近代以来的“史学革命”,就是一场视角的变革,它把中外同时纳入视野,激发了近代史家的无数灵感。这反映了
A.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影响史学研究
B.传统史学领域的式微
C.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影响史学研究
D.传统史学的近代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