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

(16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大分岔: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4分)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4分)

 

(16分) (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答案完整给2分) 途径: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2分)条件;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2分)节约了土地,提供劳动力。(2分) (2)现象: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回答四点得满分4分) 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回答“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千万不能泛泛而谈,而要从材料直接去找答案,例如,“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利益)”即可。“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主要是指欧洲对亚洲疯狂的殖民扩张。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是本问的关键字眼,而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则包括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节约了土地,提供劳动力两个方面,所以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2)本问是换个角度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文化”现象包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以及牛顿的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牛顿的经典力学是打开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社会”现象包括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圈地运动等。材料一把欧洲和亚洲联系在一起,材料二把欧洲和美洲联系在一起,所以材料一、二主要体现的史观只能是全球史观,而全球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的特点则是能让我们从全面性、整体性的角度去看待工业革命的起因,从而对工业革命的起因形成一个整体性认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的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查看答案

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    )

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

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一西欧:比利时、法国一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一东欧:俄国一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查看答案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人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