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定于乾隆年间《大清律例》共1485条,继任...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定于乾隆年间《大清律例》共1485条,继任者虽有增加,未有实质变化。

1902年,清廷按照与列强交涉情形,参照各国法律,细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设修订法律馆,延聘东西各国精通法律博士、律师,更派大臣充实修订法律馆人员,译出一些法典,修改、制定了几部法典和一些单行法规,删除了旧例344条,废除了许多酷刑和缘坐。1903年准令成立商部,订立商律,“力行保商”,保护“出洋商民回华”。1906年改大理寺院“专掌审判”规定各审判衙门分民、刑,行政长官和检察官不得违涉。1909年诏示:三纲五常是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今固不宜墨守故常,致失通变宜民之意。]

材料二  1914年,袁世凯颁布了《县知事兼理司法事务暂行条例》,规定“凡未设法院各县之司法事务,委任县知事处理之。”1923年修订,1927年8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暂准援用。

——摘编于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晚清法律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评价近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效果。(6分)

 

(1)特点:参照外国法律制定;设立独立的机构;司法独立于行政、检察权;立法鼓励发展经济,废除不合时宜的法规。仍然固守一些传统理念(纲常伦理)。(6分) 原因: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受西方法制的影响;立宪运动的推动:近代经济的发展。(3分) (2)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法律体制,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保留了大量的司法传统,改革不彻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社会根基,难以树立新型(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6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材料“……参照各国法律,细心考订,……。1903年准令成立商部,订立商律,‘力行保商’,保护‘出洋商民回华’。1906年改大理寺院“专掌审判”规定各审判衙门分民、刑,行政长官和检察官不得违涉。1909年诏示:三纲五常是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今固不宜墨守故常,致失通变宜民之意。”联系所学,从民族危机、清政府的统治、经济发展、革命运动的发展、西学的影响等方面归纳其“原因”。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二可知,袁世凯所颁布的条例还带有明显的旧的司法痕迹,说明近代中国的司法改革不彻底性,缺乏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社会根基,难以树立新型(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故要建立新型的司法体系,必须要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引进西方先进的司法思想。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中国的司法改革·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比较上面两个饼状图,提炼一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才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自我为中心的中国人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痛苦。部分中国人开始反思和重新变革自己的文化。有官僚阶层开始的自强运动,有翻译介绍西学,也有个别人在生存危机下认识到非变革制度不可。商人阶级形成发展。在20世纪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促成了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6分)据此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特点?(7分)

 

查看答案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这说明   

A. 政府试图消除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

B.调整劳资关系是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查看答案

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查看答案

阿诺德·汤恩比说,历史学家将他们最旺盛的精力都用在了文集和期刊组装材料的工作上,当他们试图把这些材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时,再次求助劳动分工,并产生了综合性的历史。这会不会是一种特技或错误英雄的幻想。这表明阿诺德·汤恩比   

A.不赞成历史研究的工业化倾向

B.强调历史研究应为时代服务

C.赞扬历史学家的科学精神

D.认为必须回归传统历史研究的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