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
B.“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
C.“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
D.“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主要原因
一位美国史学家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为基础。”该材料中省略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
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了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统治,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某一时期中,学者强调分析与研究,在探讨不同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时,还努力找出这些影响背后的规律和因果关系。这最可能是哪个时期学者思考的方向?( )
A.古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上的主要“特色”在于( )
A.实行按劳分配
B.重工业先行,后发展农业、轻工业
C.实行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D.把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