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查看答案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查看答案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A.铁制工具       B.曲辕犁

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

 

查看答案

(18分)发展政治制度,既不能割断本国历史,也需要借鉴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小国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6分)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厦缓解冲突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就其行政效率来看,却是不成功的。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说明宋朝初年政治制度改革的“成功”和“不成功”。(6分)

材料三 多年以来,对清末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 20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

——————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3)概括材料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6分)

 

查看答案

32分)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10分)

首脑外交是指国家元首或政治首脑亲自参与的外交活动,这种外交形式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外交活动多由君主所垄断,君主都是以个人身份从事外交活动。在古代中国,君王视中国为天下中心,要求周边国家遣使朝贡。

到近代,随着国家主权等观念的出现,否定了朕即国家的概念和私人外交权,外交活动主要由职业外交人员来开展,职业外交的基本精神就是法治精神,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减少了人治因素。中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也逐渐产生了职业外交。

进入20世纪,在世界大战的诱发下,出于讨论战争和战后世界重建问题的需要,首脑外交又日益流行起来,例如二战期间美苏英首脑聚首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后首脑外交并未结束,而是在两极对峙中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外交实践形态。从1955年美苏首脑第一次会晤,媒体开始正式使用首脑外交一词,但是当时所报道的首脑外交仅限于指东西方大国间的外交。

满分5 manfen5.com

1943年蒋介石与英美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这是近代中国首次参与重要的首脑外交活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现代化交通工具使首脑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外访问,同时通过现代通讯设备使首脑在离开国家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对国内的有效领导,加之人类面临的许多共同问题也要求各国首脑广泛接触。首脑参与外交活动与日俱增,甚至大有取代职业外交官之势。

满分5 manfen5.com

2014,中国第二次举办APEC会议,21位经济体成员领导人就亚太和平、国际金融稳定、应对埃博拉疫情等问题进行了会晤。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