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贸易反映出参与国的经济水平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

世界贸易反映出参与国的经济水平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1500年以后欧洲商队路线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材料五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初—18世纪中期世界贸易中心所在和欧洲进行海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

 

(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 (2)中心: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方式:直接掠夺、三角贸易、欺诈贸易、武力征服、正当贸易。 (3)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或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4)因素: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国内: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形成;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本问在总体上比较简单,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分析、认知即可。由关键信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得出“交通发达”特点;由“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得出“范围广泛”特点;以及“政策支持”特点等。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认知说明的能力。仔细审题,不难发现,本问实际上是在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相关内容。第一小问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可以作答。关于第二小问的“方式”,根据材料二分析认知、得出,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A.非正当贸易(这是考查重点);B.正当贸易。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重点注意把握以下方面:A.英国的世界贸易份额降低;B.国际贸易总量增长;C.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等。 (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立意较高,考查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注意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把握。国际层面,重点注意把握: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国内层面,把握的方面多,主要涉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务实外交策略的实施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对外贸易·汉代对外贸易及其特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查看答案

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应该是   

A.林肯政府的《宅地法》            B.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条例》

C.雅各宾派的土地法令          D.亚历山大二世的二一九法令

 

查看答案

陈寅恪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上述观点反映了   

A.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B.民族融合促进唐朝强盛

C.改制导致少数民族内迁             D.新政带来唐朝盛世

 

查看答案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是指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