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C.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①“周郑交质,射王中肩”
②“烽火戏诸侯”
③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
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阶层?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5分)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4分)
当今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点?(2分)
(3)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你认为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