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
A.土地兼并严重 B.小农经济的弱化
C.商品经济发达 D.井田制得以恢复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材料二 1941年, 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 , 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 , 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的特点。(6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比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派办报的宗旨、任务、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4分)
(13分)英美两国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时间(年) | 贸易政策 |
1786 | 英法谈判达成“艾顿商约”,法国降低英国棉毛织品、五金商品的进口税率;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 |
1813和1833 | 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
1846 | 议会废除《谷物法》,谷物可以自由贸易 |
1849 | 议会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 |
1860 | 《英法商约》签订:互减关税、最惠国待遇、自由贸易原则 |
——据[英]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18、19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二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 英国 | 德国 | 美国 |
1870年 | 32% | 13% | 23% |
1900年 | 20% | 17% | 30% |
1913年 | 14% | 19% | 36% |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6分)
材料三 美国新政期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罗斯福的一封信中写道:“您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如果您失败了,合理的抉择将在全世界蒙受严重的损失,而听任正统力量与革命去一决雌雄。可是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3)你是怎样理解“如果您成功的话,……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