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1)从图中 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

(18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满分5 manfen5.com

(1)从图中 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指出该类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把图中的D段曲线图用黑色签字笔绘制出来。(2分)

 

(1)【示例一】A段。特征: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分)原因:西方列强经济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的诱导;利润刺激。(6分) 【示例二】B段。特征: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分)原因: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6分) 【示例三】C段。特征: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2分)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地推动;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分。答出两点即可) (2)作图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形式比较新颖,所选阶段不唯一。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及发展。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部分,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部分的“提取阶段及特征”,答案不唯一,ABC三个阶段均可以提取,即分别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迅速发展。关于第二部分的“原因”,要注意时间阶段,所组织的答案要符合相关史实,分析说明,理由要充分。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与(1)问有联系。考查形式独特,以“作图”形式呈现。透过现象看本质,本问实际上考查20世纪20年代末(1928年)至40年代中后期(194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状况,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28年至1937年,民族工业发展势头较好;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工业发展受挫,遭受到沉重打击。围绕以上时间阶段特征,“先上升,后下降”,作图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原因;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史学方法与史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2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6分)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3)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6分)

材料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啥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学习材料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

 

查看答案

以下是苏联时期的政治笑话,该笑话讽刺了苏联    

“爸,您能给我套车钥匙吗?”

“好,别丢了,儿子,七年之后我们就会领到车!”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轻工业的生产

C.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消费品紧缺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查看答案

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体制

C.赫鲁晓夫改革                     D.新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l/3,1932年上升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苏联这样做的目的是    

A.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经济危机 

B.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增强经济实力

D.实现工业化,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查看答案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国家允许私人经营大中小企业       B.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余粮

C.苏维埃政府无偿征收农民的余粮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