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一 1941年8月9日—8月14日,罗...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一   1941年8月9日—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条款有八条:……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条款宣示了英美两国战争与和平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作为战后理想世界秩序的一个展望和设计,它的发布受到世界舆论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正在殊死抵抗纳粹、法西斯侵略奴役的各国人民。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材料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和平建设思想。(8分)

2)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7分)

 

(1)和平建设思想:民族自决和反殖民主义思想;经济合作思想;社会安全思想;和平共处思想。(8分) (2)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展最早、历时最长;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至少从三个角度证明)。(7分,答出任意三个角度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在作答的时候,重点在于把握住材料一关键信息“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享有社会安全”“必须放弃使用武力”等,然后,分析、认知,即可得出答案,符合材料相关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实际上考查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度解读。作答时候,要注意题干“从几个角度证明”要求,组织答案要多角度,要凸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要符合相关史实。 考点: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大西洋宪章》;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在英国社会内部,一方面,布尔乔亚阶级或市民阶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为了保护市民社会和使民间社团组织的自主性不受专制国家的侵夺,并为了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起而与国君抗衡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另一方面,国君又仍然享有相当充分的权威合法性与尊严,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以上材料选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加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玄革命》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的。(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7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

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大后方,教育部长以个人名义建立贷金制度,为来自沦陷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后改为公费制,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共资助学生128000余人,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一批日后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对海外留学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摘编自侯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以15、16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为例,如果离开了“现代化”这个灵魂,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就像无机、无序、无理的碎片,………我们紧扣紧扣“现代化”这个灵魂,在宏观整体层面梳理了应该关注的三个维度:

内涵: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现代化

辐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国际政治格局

进程:孕育期(15-16世纪)  降生期(17-19世纪早期)

拓展期(19世纪中期前后)跃升期(19、20世纪之交)

----摘自《历史教学》中《灵魂的追问》一文

以材料中“现代化进程”为例,任选2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12分)。

 

查看答案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两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海路上的中国商船逐渐减少,而此时欧洲商船则日益活跃。

——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且改变其思维方式。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节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6分);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9分)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B.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