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7年1月,蔡元培到北大就任校长职。他...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7年1月,蔡元培到北大就任校长职。他提出办学应坚持的两条原则:一是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是不干涉主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

蔡元培聘请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新派”教员到北大执教,如陈独秀、李大钊、杨昌济、马寅初、胡适、马叙伦、李四光等。他们在介绍世界学术成果,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延聘新教员时,蔡元培只问有无学识,不问他是什么派别、资格、年龄乃至国籍。同时,也裁汰了一批不称职的本国教员和外籍教员。北大教师在政治上有不同主张的派别:共产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就职演说,明确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提倡让学生兼听不同学派的课,独立去评判。他还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

——《述评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为改造北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办学思想所起的作用。(6分)

 

(1)措施: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整顿教师队伍;整顿校风,改变学生观念。(9分) (2)评价:“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对当时学术的繁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使北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所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影响。(6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由材料” 一是兼容并包主义……听其自由发展”。 二是不干涉主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 ”可得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由材料“ 聘请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新派”教员到北大执教, 裁汰了一批不称职的本国教员和外籍教员”可得出整顿教师队伍的举措。由材料“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可得出改变学生观念的思想。 (2)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回答第二问要建立在第一问造北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的基础之上,第一、二问是层进关系。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分清反映举措和作用的信息点,并结合所学做答。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蔡元培·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6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辛亥革命使共和国从此深入人心,此话不错亦非虚,但这次革命也仅仅是开启了共和之门,迈出了走向共和的第一步。就以孙中山自己为例,他对五权宪法的创建寄予很高期望,曾经明确揭示:“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之本原,五权宪法为制度之纲领。”但是,对于这个理念懂之者不多,应之者甚少,连孙中山自己也还缺乏相关的架构设计。直到1920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并就任非常大总统之后,孙中山才逐步把五权宪法从抽象理念形成完整的国家体制框架。概括起来,无非是:以“权能分离”作为理论基础;“五权分立”具体化,成为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政府的架构;进一步确定县一级实行选举、复决、罢官、创制等直接民权,每县选代表一人,组成国民大会代表全国人民行使政权,并授权中央政府行使治权。他认为,如此既可防止议会专制,又可杜绝政府腐败;既可实现直接民权,又可实现“万能政府”,堪称民权主义的完美境界。

——章开沅《辛亥百年反思:百年锐于千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所体现的原则。(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 “五权分立”思想形成的特点及原因。(9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重,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

——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 (9分)

(2)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25分)近代旅游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诞生,这是旅游史上的里程碑,从此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旅游活动,旅游业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城市狭窄的生存空间、机器化生产的刻板时间程序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身心造成伤害,所以,能够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羁绊的旅游活动受到青睐。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世界近代旅游业由此诞生。该旅行社多次组织了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业务迅速发展。19世纪末,旅游业已成为欧美各国经济中一个有影响的新兴产业。

中国的一些爱国志士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纷纷出国考察旅行和求学,推动了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产生。20世纪初,西方一些旅行社陆续占领中国市场。1923年,陈光甫成立中国旅行社,尽管它的社会经济地位无足轻重,但它毕竟是中国自己的旅游业。

继1995年实行“双休日”后国务院又决定分别自1999年和2000年开始把国庆节和劳动节的假日各延长至3日,我国旅游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2000年国家确定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总体方针。

——据杜有珍《旅游概论》整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技术、经济、社会心理三个方面概括近代旅游业诞生的背景。从经济的角度看,19世纪末欧美旅游业为什么会成为有影响的新兴产业?(9分)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旅游业的特点。(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施“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总体方针的有利条件。(10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