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8分)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8分)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会根源。(10分)

 

(1)影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分)原则: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以及后来孟子发展孔子的 “德治”思想,提出的“仁政”学说起到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作用。(6分) (2)原因:汉武帝时,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需要有大一统的思想为根基;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4分)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4分) (3)体现:这些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对封建的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6分)根源: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挑战, “工商皆本”的思想应运而生。(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并没有充分的信息可提取,它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周即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即诸侯争霸、社会大动荡,在思想领域当然表现为百家争鸣;至于儒家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也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孔子的“仁”地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即可。 (2)本题材料“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反映了在西汉大一统的国家需要的背景下,董仲舒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改造形成的新儒学主张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很好地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据此作答即可;材料“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提示了社会影响,形成儒学独尊的局面,儒家思想也成为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儒学教育也被汉武帝大范围推行,后世也继续沿用儒学教育考试制度,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3)本题材料“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已经很清楚地反映了明清之际思想界活跃的具体表现,学生只需总结出共同主张即可;至于其根源,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是最主要的经济根源,而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也都使其社会根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活跃的儒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孔子家语·贤君》

材料二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贼害民者,天夺之。……春秋之法,凶年不修旧,意在无苦民尔。苦民尚恶之,况伤民乎?……害民之小者,恶之小矣,害民之大者,恶之大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 金非财,惟五谷为财。兴屯不足以生谷,惟垦荒可以生谷。起科不可以垦荒,惟不起科可以垦荒。五谷生则加派可罢,加派罢然后民生可安。

——黄宗羲《明儒学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思想?(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国家兴亡的因素是什么。体现了董仲舒的主要意图是什么?(6分)

3据材料,指出黄宗羲认为如何可以安顿民生。(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这些思想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8分)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