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
A.李鸿章 洋务运动 B.康有为 维新变法
C.孙中山 辛亥革命 D.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小说逐渐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下列各项与之无关的是( )
A.工商业城镇兴起 B.小农经济解体
C.市民阶层崛起 D.商品经济发达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中所思念的“佳人”,与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都是一种托喻。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