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这样总结自己的学问:“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唐朝诗人白居易《对酒》诗写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诗中表达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流派最为接近( )
A. 理学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A.德主刑辅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驱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材料说明( )
A. 官员普遍挪用公款放高利贷
B. 政府严格限制高利贷的利率
C. 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 民众纷纷仿效官员放高利贷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二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