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程朱与阳明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8分)

 

(1)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夯实了儒家的形而上学的基础)(2分)。 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分);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分)。二程主张探究外物(格物致知),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致良知)(2分)。答到2点给4分 (2)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或理是与时俱进而不是不变的)(2分) 佐证: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 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皆可)(2分) 特点:一方面理学逐渐走向极端(或“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另一方面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4分) (3)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来巩固等级制度;(2分)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被崇拜的偶像。(2分) 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问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新特点”,即在于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总体特征的认识,从宏观上把握两则材料信息。关于第二小问的“不同点”,即考查学生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区别的认识,需要从微观上把握材料二信息,再结合所学展开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2)关于第一小问的王夫之反对理学的 “依据”一定把握住“事物是发展的观点”等进步历史观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的“佐证”,实际上是在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可以列举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的相关观点,此小问答案不唯一,符合相关史实即可。关于第三小问的“特点”,注意把握住“反对传统儒学,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维度即可。 (3)在做此题时首先一定要明确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是指董仲舒和朱熹的改造。关于第一小问的“两次改造”,学生不易把握,难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本问实际上考查董仲舒儒学主张以及宋明理学相关内容,围绕以上内容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从国家层面和民间层面分别展开,所组织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朱与阳明两派思想家的观点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解答材料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做使得考生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目的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描绘了一个全身穿着中国货的外国人叫嚣着抵制中国货。对此认识是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漫画中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B.漫画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引起部分国家的恐慌

C.漫画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显著

D.漫画反中的现象映了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查看答案

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官僚机构涌现了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正确认识是(    )

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技术统治”

B.“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

C.“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的出现

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查看答案

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    )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查看答案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