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在1810-1867年间汉译的795 种著作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1899年间的567 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在1902-1904 年间的573 种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4分)据材料二,概述1810年后近百年间中国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3分)

(2)据材料三,从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6分)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3分)

 

(1)途径: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答出四点即可) 演变:19世纪上半期,宗教类为主;19世纪下半期,转向以科技类为主;20世纪 初,转向以社会科学和史地类为主。(3分) (2)信息: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了近代海军;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6分) 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经历了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经历了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提到了学校、报刊、新闻、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华人,所以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就可以概括为“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报道、国外华人的影响”等。材料二提到了1810-1867、1850-1899、1902-1904三个时间段,所以1810年后近百年间中国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一定要分三个阶段进行讨论,即第一段以宗教类为主,第二段属于学习西方技术所以则以科技为主,第三段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所以以社会科学和史地类为主。 (2)据材料三的图片可以看出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了近代海军,这是清政府的进步之处,但是把船开不快的原因归咎于天气意在强调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而没看到是落后腐败的政治制度让中国变强大。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主要突出先学技术、后学制度、最后再学思想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渐入深的过程即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中国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等 【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题目设问,往往是一题多问,如果不将问题进行细致化的处理,要么会漏答问题,要么会漏答知识点。因此,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将问题进行化简处理,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程序化。首先通读试题,弄清楚题目包含几问,然后进行化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 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2) 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4分)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出世)是也。”以下叙述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   )

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

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

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

 

查看答案

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   )

满分5 manfen5.com

A.怀疑三民主义                      B.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C.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寻找国共合作理论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查看答案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意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拥共和),取代清朝的国旗黄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建立公民社会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