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道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美)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秉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科度必须和美国国情融合、贯通。

——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并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9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1)目的:整治官场腐败;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吏政绩考查制度;督促一切政务进行;维护统治。(3分) 特点: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分工具体,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逐层落实与考查(责任制);加强了内阁集权;可操作性强。(任答三点即得3分) 作用:吏治清明;行政效率提高(作风更加务实);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分) (2)说明: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建文官考试制度,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其有益的东西,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3分) 原因: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西方科技进步,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目的,结合材料一“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的现实分析,主要是通过考查官吏政绩,整治官场腐败,维护统治。第二小问特点,材料一中六部、都察院、六科、内阁之间分工明确;而且“规定出完成期限”,立限考事;内阁、六科、六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阁总其成”,也加强了内阁集权。第三小问作用,从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支出等方面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方式,材料三中西方“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秉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二小问原因,从近代中国的衰落,以及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需要等外因和内因方面分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张居正改革•“考成法”;历史上重大改革•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借鉴中国的考试制度 【名师点睛】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无不受科举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了政府从民间选拔人才,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开、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取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和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20—194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201840

18401860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2.81

4.84

5.53

3.2

3.7

0.7

1.2

0.0

2.9

3.5

2.9

3.7

4.2

2.7

2.0

4.1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阎公益组织。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及原因。(15分)

 

查看答案

读下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

 

查看答案

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

1873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亏损

胡思燮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抵抗

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