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

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C.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B 【解析】 试题分析:打破铁饭碗、铁工资与铁交椅,说明国有企业正在探索企业用人、工资与职责制度改革,它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面向市场,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与A;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排除B;D题干看不出,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名师点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展变化主要趋势: (1)所有制方面:由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2)在管理体制方面:由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行政命令、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分配体制方面:由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方向问题

 

查看答案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查看答案

据史载,民国初年“内则军阀干政,干戈迭寻,外则列强环伺,压迫有加。实业供其脧削……民间资金若无出路,壅塞于外国银行。在外商银行全盛时期,国人存款,多数无息,且有收取保管费者”。由此可见,“民间资金”寻求“出路”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政策的引导促进

B.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盘剥

C.民族资本家获取利润的驱使

D.外国银行对中国资本收取保管费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查看答案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