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

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

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坚守理学教诲 

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发扬孔孟之道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做出正确分析的能力。从“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的信息可以看出,顾炎武推崇圣人之语录,反对从事于后儒,故A、B两项错误;从“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的信息,可知顾炎武认为理学最终形成于明代,故C项错误;结合题干中的“五经”“《论语》,圣人之语录也”的信息可知顾炎武主张发扬孔孟之道,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才智之士惮于文网、迫于饥寒,全身畏害之不暇,而用世之念汨于无形,加以廉耻道丧,清议荡然,流俗沈昏,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B.清儒之学的转变深受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D.清儒之学的转变为道光年间新思潮萌发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查看答案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查看答案

《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B.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查看答案

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