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材料四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以上均摘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这一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 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因素最主要有哪些?(4分)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5分)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新趋势?谈一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5分)

 

(1)根源:自然经济或者小农经济。(1分)观点一: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观点二: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任务。(3分。) (2)演进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2分)两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思想认识的进步(或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2分) (3)经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等近代工业开始出现。(2分)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分)思想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等。(1分) (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2分)措施: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开发新能源,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改革教育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经济根源:依据“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可知当时处在封建社会,所以政治上的这种特征根源应该是封建小农经济,由此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是开放性问题,如果赞同,则从农民的自主性角度来思考,如果不赞同,要从农民的困境角度来思考。 (2)前一小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可知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后一小问由“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和“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可归纳出“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 (3)这一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对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概括,只要考生考虑好时间和角度,相应的史实记忆熟练,就不难得出答案。即经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等近代工业开始出现。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等。 (4)考查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的趋势及应对的认识的理解。第一小问根据设问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第二小问应对的措施可以从科技进步、文明进步;开发新能源,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发展教育;加大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归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一体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藐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查看答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蒙娜丽莎》是东西方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A.社会思潮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传统文化的影响                  D.社会上层的倡导

 

查看答案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指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查看答案

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你认为他的画应该属于何种流派

A.文人山水画派                   B.风俗画派

C.现代画派                      D.印象画派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