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9分)

材料二、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2) 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的思想。并指出其目的。(4分)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3)根据材料,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7分)

 

(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6分)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3分) (2)天人感应。(2分)目的:用上天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2分) (3)不同点: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4分)原因: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材料, 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在此基础上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历史背景。可表述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的能力,难度为小。根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知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其思想的影响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可表述为:天人感应。目的:用上天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难度为小。从材料“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和“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可对比朱熹和李贽的思想的不同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名师点睛】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标高考省份和非课标省份都备受重视,高考考查思想的重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和宋明理学,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本专题的绝大部分试题出自本考点。相对而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则考查较少。本专题在近几年高考中易失分的地方有: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内涵;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考查文化科技的重点是古代科学技术、书法艺术、京剧等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就,科学技术部分又重点考查四大发明,相对而言,其他科技成就以及古代文学则考查相对较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会议确立过我党指导思想的是:( 

①中共三大 ②中共七大 ③中共八大 ④中共十四大 ⑤中共十五大 ⑥中共十六大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①④

 

查看答案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开始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文献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查看答案

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奋斗历程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主张是:( 

A.兴中会誓词       B.三大政策        C.三民主义     D.北上宣言

 

查看答案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联中的先行者指:(  )

A.洪秀全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  )

A.五四运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