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 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C.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指导思想 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所谓的“树墩”是指( )
A.封建传统思想 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C.实行全民族抗战 D.宣传新三民主义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与历史时期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叙述 | 历史时期 |
A. |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 古代希腊 |
B. | 从以“神”为本变为以“人”为本 | 文艺复兴 |
C. |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 宗教改革 |
D. | 从自然法则转向道德法则 | 启蒙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