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概念。由此可见,罗马万民法的特点是( )
A.形式化 B.强制性 C.主观性 D.实用性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
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
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
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明清之际,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受到“经世致用”思潮的冲击。其原因不包括( )
A.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推动
B.先秦儒家实学传统的影响
C.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冲击
D.君主强化专制统治的需要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农村经济商品化
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封建地租货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