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数学和政治事务。不过,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到文章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上。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也正是这一制度(科举制),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科举制在西方传播,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马可·波罗和利玛窦,这两位意大利人均向西方介绍过中国的科举制。1569年和1583年欧洲出版了介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等思想家都对中国的科举制有过研究。1846年,东印度公司在一封发给英国政府和议会的公函中,建议吸收中国的科举制度来完善英国的行政制度。由于东印度公司的特殊地位,该信在英国引起巨大震动,此后,英国的报纸开始不断刊登介绍中国科举制的文章。出版有关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多种。……1854年,英国提出了关于建立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借鉴中国的科举制,设立英国的常任文官制度。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法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制度原则做了进一步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

――摘自高连奎《中国大时局2014》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科举制在西方传播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从东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1)特点:用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考生来源广泛。 影响:中国:打破了士人的身份限制,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文化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后期日益僵化,大大限制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力、独立性。 (2)特点:传入西方的时间早;形式多样,有民间的也有官方的、有传教士也有思想家;传播媒介主要是书籍、报刊;逐渐形成热潮;被英国政府借鉴建立文官制度。 (3)通过考试方式选拔人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推动教育文化带来的发展;东西方文明相互借鉴,是人类历史的共同精神财富。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这些考试开始集中到文章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上。”得出用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根据材料“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得出考生来源广泛。第二小问影响,主要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解答。积极性:打破了士人的身份限制,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文化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局限性:后期日益僵化,大大限制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力、独立性。 第(2)问特点,可以从传播的时间、形式、媒介、逐渐形成并完善、被英国借鉴等几个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中国的科举制在西方传播,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得出传入西方的时间早;根据材料“马可·波罗和利玛窦……建议吸收中国的科举制度来完善英国的行政制度。”得出形式多样,有民间的也有官方的、有传教士也有思想家;根据材料“此后,英国的报纸开始不断刊登介绍中国科举制的文章。出版有关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多种。”得出传播媒介主要是书籍、报刊;根据材料“1854年,英国提出了关于建立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借鉴中国的科举制,设立英国的常任文官制度。”得出被英国政府借鉴建立文官制度;根据材料“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法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制度原则做了进一步完善。”得出逐渐形成并完善。 第(3)问,本题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但回答时必须结合材料,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针对本题的启示主要从考试方式的作用分析,如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政府的行政效率、对教育文化的发展等;东西方文明相互借鉴,是人类历史的共同精神财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 【名师点睛】科举制度对我国历史进程以及世界的影响: (1)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 (2)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和文学艺术的的发展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3)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成为摧残人才和统治者培养忠实奴仆的工具,阻碍了知识分子的思潮的发展。 (4)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的重要的影响。科举制度所流传下来的部分优秀的措施,至今仍然被我国和世界各国所沿用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汤因比“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利用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查看答案

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查看答案

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C.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美国国务院曾在一份《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报告中声称“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由此可知美国援助西欧    

A.缓和了与苏联共产主义的对抗性

B.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

C.目的是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遏制苏联

D.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