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文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而古代希腊则以工商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显著区别,其创造的文明模式也有较大差别,故选D。ABC三项都不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定理去分析的,因而不是根本原因。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成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成因 【名师点睛】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8年以来非洲索马里沿海累计已经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盗已猖獗到无以复加的满分5 manfen5.com地步。这一现象备受国际关注有人开始对索马里的历史产生兴趣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最有可能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5年8月中埃签订贸易协定埃及从中国进口钢材中国购买埃及棉花。次年中埃正式建交。之后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向埃及提供了2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援助。

1955年9月中国售往缅甸的钢材、生丝、棉纱、玻璃、毛毯以及油漆、瓷砖、花布等物资到达仰光。

1956年5月日本政府同意与中国互派民间贸易代表。

1956年6月中柬两国在北京签订了议定书规定中国1956年至1957年间无偿给予柬埔寨价值800万英镑的援助。

1957年7月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两国间首个贸易协定。

1958年7月在苏丹困难之际中国以易货方式购进100万英镑的棉花推动了1959年初两国建交。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亚非国家经贸关系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亚非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

满分5 manfen5.com

 

比较四幅图片提取两项有关社会生活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数学和政治事务。不过,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到文章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上。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也正是这一制度(科举制),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科举制在西方传播,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马可·波罗和利玛窦,这两位意大利人均向西方介绍过中国的科举制。1569年和1583年欧洲出版了介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等思想家都对中国的科举制有过研究。1846年,东印度公司在一封发给英国政府和议会的公函中,建议吸收中国的科举制度来完善英国的行政制度。由于东印度公司的特殊地位,该信在英国引起巨大震动,此后,英国的报纸开始不断刊登介绍中国科举制的文章。出版有关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多种。……1854年,英国提出了关于建立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借鉴中国的科举制,设立英国的常任文官制度。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法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制度原则做了进一步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

――摘自高连奎《中国大时局2014》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科举制在西方传播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从东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汤因比“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利用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