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 “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材料二  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三   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198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政府经济立法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和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哪些原则

 

(1)背景,甲午战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企业纷纷兴建。 意义: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近代化,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2)实行赎买的原因,民族资本家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赎买可以提高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性。 实行责任制的原因,人民公社不适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日益阻碍中国农业的发展,各地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试验的成功。 (3)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符合人民的利益。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背景可以从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的侵略和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加以分析;意义可以从打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经济近代化;有利于维护经济主权加以考虑组织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可以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资产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发展生产调整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可以人民公社化对经济的阻碍和安徽重庆等地成功的实践加以理解组织。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是清政府经济立法,材料二是新中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改造;材料是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综合上述几个材料可以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加以分析。 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清政府的经济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名师点睛】解答材料型非选择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另外,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要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切忌片面。如本题答案就侧重依托材料中信息多角度思考论述,是依据“两材”的典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等著作。……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察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讲富强、救危亡,惟用西洋之术。……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近代化开端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中国民族精神发生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的立学宗旨

1.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2.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1922年中华民国仿美国教育体制,颁布的“任戌学制”的立学宗旨

1.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2.挥平民教育精神;

3.谋个性之发展;

4.注意国民经济力;

5.注意生活教育;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些地方伸缩余地。

 

 

 

 

 

 

 

 

 

 

 

比较两份学制的立学宗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分析1922年“任戌学制”立学宗旨形成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要明确清楚,原因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表解读合理的是  

   1992——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表

年份

1992

1995

1998

2000

东部

总量/亿美元

98.6

319.7

386

348.9

所占比重%

89.6

85.9

85.2

86.5

中西部

总量/亿美元

11.3

52.5

66.8

54.4

所占比重%

10.4

14.1

14.8

13.5

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查看答案

“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