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85年《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进行思考。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的活力,而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不是针对职工的工资,A项排除;B项是对材料的曲解;D项与国企改革的主要目的相悖;故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内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有   

①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③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其政治寓意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 ‘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

甲午中日战争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查看答案

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开始的。担负首航任务的是一艘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的商船。对此,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国皇后号”隶属于清政府

B.该商船当时在中国停靠的港口是广州

C.该史实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倾向性

D.中美贸易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许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