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

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货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意在强调在北宋年间,地主需要过年的时候给予佃户充分的照顾,否则佃户可能不再跟随这个地主,这就从侧面佃户的社会地位是有所提高的,佃户并未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租佃一直并未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地主与佃户也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佃户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名师点睛】高考历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但是需要考生们特别注意的是审题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题干和备选项细看一遍,千万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选择,而一定要把选择肢看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查看答案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查看答案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反顾昨天,华夏民族历史一脉相承,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  )

A.优越的地理环境  B.稳定的小农经济

C.强大的中央集权  D.繁荣的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相当巨大的份额。……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最终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阻塞,信用日衰,至成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康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国;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