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二 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大学教育与时代发展脱节,不利于德国经济发展和民族统一;大学课程设置、教育方法陈旧;科研不受重视,衰败之迹明显。(4分) (2)成就:强制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学允许科学独立发展;科学发展创造了许多新形式;引领各国大学发展的新方向。(8分) 影响:提升了德意志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激发了其创新热情,推动了德国19世纪晚期经济腾飞,从而成为世界强国。(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中可以得出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中可以概括出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根据材料“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可以概括出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对德国社会发展影响。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德国的改革·德国的教育改革 【名师点睛】史料解读的步骤: (1)明确问题:在解读史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问题。 (2)抓关键词:材料的含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 (3)划分层次:很多问题的答案结构是于材料的层次对应的,要注意对材料划分层次,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要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画出关键词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4)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两处设问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后,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三是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著作、人物等),大体了解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外延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满分5 manfen5.com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多主张广土众民,秦汉至唐宋的统治者及思想家也大多热衷于此,他们往往主张人口愈多愈好,把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国家强盛的标准,因为无论从生产的发展还是国家赋役来源看,人口和土地都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因而,提倡与鼓励人口的增殖长期占据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理论的主导。到明清时期,人口急速增长,社会问题日多,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观察与思考,其中的典型是清代学者洪亮吉。他指出:“治平(即社会安定)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五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止增二十倍焉。今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巳不足,何况供百人乎?”

——摘自裴倜、王冲《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及其规律》

材料二   进入近代,随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加剧,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人口问题也日益尖锐。有识之士始终关注人口问题,提出一系列主张。薛福成出使英、法等国后,改变了原有的“人多致贫”的观点,认为西欧人口密度虽大于中国,但因能开辟生财之源,所以无人满之患,主张学习西方善用机器的殖财养民之法。梁启超也主张“即使无外界之侵入,而生齿目繁,人满为患,犹且非兴新业,不足以相周相救”。“尽地力者,农、矿、工之事也。”如能采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地力,“虽生齿增数倍,岂忧饥寒哉?”他认为早婚有五害:“害于养生”、“害于传种”、“害于养蒙”、“害于修学”、“害于国计”,认为愈文明愈晚婚。严复从物竟天择的观点去理解马尔萨斯人口论,认为种族竞争主要是质量而非数量的竞争,中国人口量多质劣,难与西方抗衡,主张变法,提倡优生。

——摘自李竞能《中国近现代人口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洪亮吉人口思想与中国古代主流人口思想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人口思想得以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对于达成宏观国际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避免两者共同成员的权利义务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两个国际组织已经在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管辖范围方面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合作关系。这两个组织的相同职能是    

A.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探求汇率稳定防止货币贬值

C.维护国际贸易公平秩序

D.调节经贸纠纷稳定世界市场

 

查看答案

观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A.a~b段由于马歇尔计划使资金外流

B.b~c段主要是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C.c~d段表明美国失去世界霸主地位

D.d~e段得益于“知识经济”的兴起

 

查看答案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