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仁政爱民    B.严刑峻法    C.与时俱进       D. 克己复礼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注重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守株待兔的故事寓意: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强调应该变通、改革、创新,所以C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的改革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则关于某绘画作品的描述:南宋初,画有变,风俗画,题广泛;有大师,张择端,上河图,成长卷。北宋朝,汴梁城,百工业,最繁荣;人物众,前后拥,车马船,尽集中。有酒铺,有茶棚,有铁匠,有木匠,有木工;卖花女,算命翁,桥上下,俱畅通。建筑群,起楼层,熙攘间,笔画清;杂不乱,步步精,古都市,入眼中。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写出这一绘画作品的名称。从绘画的发展史和风格上看,它属于什么画?这类画在北宋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查看答案

在某校高一开展的关于孔子的研究性活动中,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排演了题为《孔子——名垂千古的圣师》的历史剧,其中一幕剧情如下:

孔子的两旁分别站着颜渊、仲弓、子贡等几位学生。在孔子面前的书案上堆放着一叠讲义纸和印刷精美的书籍,在他身后的墙上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仁者爱人”四个字。

孔子的学生颜渊、仲弓和子贡对“仁”的涵义不太理解。先后向孔子请教。

先是颜渊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

再是仲弓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后是子贡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真阅读上述剧情,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指出该剧中编排有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儒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数代杰出思想家对之调整推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

“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荀子

材料三:统一思想,归本儒家……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四: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五: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

(2)阅读材料二,孟子和荀子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产生的经济根源。

(3)材料三的作者认为董仲舒统一思想是“功当多于过”,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统一思想的认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5)阅读材料五,“黄氏”指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其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理路”?作者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6)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儒学发展的特点。

 

查看答案

魏晋以来佛教兴盛,反映宗教题材的宗教画日益兴盛,下列哪一幅作品属这类情况(    )

A.《女史箴图》                      B.《送子天王图》

C.《步辇图》                        D.《人物龙凤图》

 

查看答案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

A.文人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风俗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