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示一、二、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基本趋势。

 

(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2)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任答2点) (3)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图示一中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内容可知属于三公九卿制度;根据图示二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等内容可知属于三省六部制度;根据图示三中“中书省直辖地”、“行中书省”等内容可知属于行省制度。 (2)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由材料中“法令出一”、“皆决于上”等内容可知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因此题干中的“上”指的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一方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并且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另一方面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除相权的威胁,施行了“废丞相,设六部”,后来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以协助处理政务。但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够统率六部,最终的决策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到清代雍正时,为应对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后来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但军机处也没有任何的决策权,只能跪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4)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归纳的能力。综合上述材料看来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过程中,皇权通过各种措施不断的削弱相权加强专制,而相权在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走向灭亡,因此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地方被控制的越来越严密,权力也不断被削弱。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影响·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影响·行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句口号反映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美国一位史学家说: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足毛泽东,毛泽东……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组织工人运动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开创井冈山道路

 

查看答案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查看答案

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兵锋直指(     )。

A.清政府

B.北洋军阀

C.日本侵略者

D.国民党反动派

 

查看答案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1922年中共二大的召开

B.1923年中共三大的召开

C.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