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论证历史,探究历史,运用新史观解读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

论证历史,探究历史,运用新史观解读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密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

材料二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他把公元1350—1850之间50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亚洲(中国)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创生者”,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材料三 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启世界历史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试从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简单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漫长的16世纪”中国开始走向衰落的表现?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分析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造成的冲击。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二战后初期“世界资本主义如何走出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

 

(1)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 分析:经济: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资本以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4分)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2分) (2)表现:政治:专制集权极端强化,达到顶峰。(2分) 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2分) 思想文化: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2分) 分析: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分)发动侵略战争,瓦解了东方旧的统治秩序;(2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冲击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2分) (3)论证: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4分)战后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设问事件,根据材料一“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以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航路的开辟;至于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是指他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优势”,“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即在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在经济上是指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新航路开辟后,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资本以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兴起、壮大,政府支持殖民活动;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需求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2)本题材料“漫长的16世纪”指的是中国的明清时期,中国落后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废除丞相设置内阁,设置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在经济上表现为,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虽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非常缓慢,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在思想上,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上讲,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把中国变为他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掠夺原料的产地,这冲击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使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传播了先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政治方面看,列强发动侵略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瓦解了东方旧的统治秩序;从思想方面看,随着西方的侵略,西方民主思想逐渐在中国传播,冲击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本题材料“世界资本主义走出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指的是世界经济突破国家的界限和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影响所反映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 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查看答案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业已制度化。这说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已名不副实

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

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

D.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导向全球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1960年,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就导致美元外流,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由此可知,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

A.经济危机的爆发                    B.国际贸易的发展

C.世界银行的建立                    D.世贸组织的建立

 

查看答案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得克萨司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    )

A.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 

B.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C.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资源 

D.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