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年: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年: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1990年:改革 闯关 治理 整顿

“八五” 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着陆

“十五” 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

 

趋势: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更加深化。(6分) 说明:如“六五”计划期间,对内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8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从材料一中“一五”“二五”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我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到“十五”期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得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化,由材料一中的“六五”的主题并结合所学,得出我国的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十五”和“十一五”计划可以看出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认识更深化,并且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更坚定。至于任选一例说明,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一定抓住材料提供的关于五年计划的关键词,然后结合史实进行叙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证历史,探究历史,运用新史观解读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密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

材料二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他把公元1350—1850之间50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亚洲(中国)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创生者”,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材料三 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启世界历史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试从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简单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漫长的16世纪”中国开始走向衰落的表现?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分析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造成的冲击。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二战后初期“世界资本主义如何走出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

 

查看答案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查看答案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业已制度化。这说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已名不副实

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

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

D.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导向全球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1960年,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就导致美元外流,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由此可知,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

A.经济危机的爆发                    B.国际贸易的发展

C.世界银行的建立                    D.世贸组织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