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C.元曲和唐传奇 D.风俗画和文人画
下图甲骨刻辞,学者释读如下:“商王帝辛(纣)祭祀大甲,以西伯之事上告,用黍稷之类奉献,因而得到福佑。”从中可以得出
A.“西伯之事”应指牧野之战
B.商代的黍稷种植已相当发达
C.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D.早期政治制度走向完备与成熟
.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
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
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 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