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

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一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与题干中“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的信息说明强调的是法制,故C项错误;郭嵩焘提出依法治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是对洋务运动器物学习层面的突破,故D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郭嵩焘的思想 【名师点睛】郭嵩焘是我国驻西方第一位外交官:郭嵩焘,以一个洋务理论家的身份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并成为洋务运动中独树一帜的一位。他认为只重视物质层面的吸收与引进,是不可能从根本上使中国富强,办好洋务必须“通知夷情”并顺其势而求其理,政教风俗和各种创制是国家举办洋务所应注重的“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本”才能实现富强的目的,他代表着洋务思想的新时代趋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C.元曲和唐传奇              D.风俗画和文人画

 

查看答案

下图甲骨刻辞,学者释读如下:“商王帝辛(纣)祭祀大甲,以西伯之事上告,用黍稷之类奉献,因而得到福佑。”从中可以得出

满分5 manfen5.com

A.“西伯之事”应指牧野之战

B.商代的黍稷种植已相当发达

C.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D.早期政治制度走向完备与成熟

 

查看答案

.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

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

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查看答案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