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

B.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小说反映的是市民的利益诉求和代表了世俗文化发展,所以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AD两项材料含义并未直接体现;C项说法错误显然小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名师点睛】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思想解放、工商皆本的思潮,等级观念逐渐的淡化,代表人物李贽、王夫之、顾炎武和黄宗羲。这种思想变化在文学上也有较多的体现,如明代短篇小说,“三言”“二拍”,描写市民生活,社会风俗,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写入文学作品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

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信仰得救”的主张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提出了“惟独圣经、惟独信心、惟独恩典”的三大原则又提出了“人人是祭司、人人有呼召、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的四大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宣扬信仰上的个人主义

②强调了人信仰中的上帝主权

③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④高扬了神权也高扬了人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B.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查看答案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    

A.民本思想              B.保留君主制

C.工商皆本              D.君臣分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