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民族主义”表现了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情感,“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说明此历史事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说明最后失败的结果。综合以上分析,应是义和团运动,该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民族主义思想,但是又具有笼统排外性和盲目性,最后被清政府所利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故选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查看答案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查看答案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宁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的?举两例说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是如何践行自己的观点的?

材料三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 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毛泽东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5)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和甘地在中外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盛顿血战七年,赢得美国独立,被美国民众尊为国父。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卢绍稷《东西两国父》

材料二  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列宁选集》1972版第三卷

材料三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四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 1783年12月,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了他所有的公职,回家务农……1786年,华盛顿响应国家号召再度出山,主持了1787年的制宪会议……

1912年4月,孙中山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1913年7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斗争大旗,组织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拿破仑是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作为法国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他是怎样建立个人独裁的?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华盛顿和拿破仑有什么共同举措?

3材料三、四中孙中山、甘地从事斗争的手段有什么共同点?二者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具体结果上有怎样的不同?

(4)孙中山和华盛顿先放弃手中权力,后来又都选择了复出,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各自复出的原因。

(5)以上四位历史人物在各国斗争中表现各有不同,但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作出的贡献有其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主要体现在哪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