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解析】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是在鸦片战争战败后,地主阶级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兴办军事与民用企业,是器物层面的向西方学习。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在中国走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变革,属于制度层面。辛亥革命也是政治制度层面的学习,所以CD两项错误。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不是向西方学习的事件,所以排除A项。故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查看答案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查看答案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