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显示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革命模式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到“社会科学”说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即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故D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查看答案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