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
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