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

材料三一 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1)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每点2分,共6分) (2)自然法的最高准则为理性,体现了公平正义;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自然法相对于人定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每点2分,共6分) (3)同: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3分) 异:目的不同,韩非子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4分,任答两点即可) 分析说明: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3分)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得出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根据材料“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得出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根据材料“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得出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 第(2)问,根据材料“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得出自然法的最高准则为理性,体现了公平正义;根据材料“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得出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根据材料“…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得出自然法相对于人定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第(3)问,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第一小问异同,相同点可以从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的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等角度分析。不同点可以从目的、主张、性质三个角度进行比较。第二小问分析说明,根据所学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使其短暂而亡。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 【名师点睛】材料题是考试中学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题型。实际上解答材料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98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结婚及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下列有关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着明显区别

B.针对建国初期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提出

C.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

D.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查看答案

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满分5 manfen5.com

俾斯麦牌香肠

A.德国具有明显专制主义传统

B.俾斯麦获得肯定有其必然性

C.俾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

D.德国统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詹姆斯•密尔JamesMill和约翰•密尔JohnStuart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查看答案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