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          B.有利于提高儒生的地位

C.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D.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

 

A 【解析】 试题分析: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的标准,因此,与察举制相比,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故选A项。提高了儒生地位的是汉代的察举制,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的是科举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的是秦朝的军功授爵制,因此,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 【名师点睛】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学生要了解选官标准的变化,从血缘、军功、品德、门第到才学。选官制度历来是高考热门考点,可结合当下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加以联系。 示例: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简析】“河南尹田歆”“ 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说明地方是有选官权的,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官员时主要由中正官按照家庭出身、才能、品德等综合品评,这与材料中的“孝廉”不符,故B项错误;“推举孝廉”反映了西汉开始的察举制,但是“贵戚……相命”又反映了权贵开始干涉控制察举制,客观上反映了察举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汉朝的刺史

C. 唐朝的节度使                      D. 宋朝的枢密使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专制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的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的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查看答案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 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 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 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 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查看答案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查看答案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