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 例一:有位正直的...

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

例一:有位正直的人,向地方官检举他的父亲偷了一头羊。地方官却下令将他杀掉。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向政府报告事情了。

例二: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

此人最可能是谁(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韩非子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法家思想,两个例子过分强调重视孝道,反而使国家遭受不理,明显在批判儒家思想。此人以统治阶者的利益为优先考虑,强调法的“无私性”,应是法家的主张,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韩非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  )

A韩非子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

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

A.“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大力开垦私田   D.诸侯重视教育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七国”代表什么时期?据材料指出“文武之道”丧失的表现。

(3)基于对材料三中天下“战斗不休”的思考,秦朝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

(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

 

查看答案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