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余甘冒全国学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

材料二 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马只适合于最好的骑士。已如上述,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语言,只适合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用)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三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1)根据材料一,归纳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材料一、二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述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1)主张: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文学语言的通俗性、平民化。(4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需要(宣传普及新思想、新文化的需要);西方文明的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 (2)观点:语言是传播思想的工具;好的语言需要有才识兼备的人;提倡使用俗语。(3分) 相似主张:通俗化。(2分) (3)意义: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思想;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6分) (4)积极作用: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导;利于文化的传播、普及。(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况能力。从材料“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中概括出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可得出:语言是传播思想的工具。从“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可得出:好的语言需要有才识兼备的人。从“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可得出:他提倡使用俗语。综合两则材料,他们都有共同主张,即主张用通俗文字和通俗文学。 (3)从材料三中“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可知,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有利于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有利于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在此,重在阅读材料、加以归纳。 (4)本题为综合性题目。在此,学生综合三则材料,回答出语言革新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即可,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具体表现如:它有利于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成为思想运动的先导;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普及。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语言;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名师点睛】本题以文学革命为切入点,贯穿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文化运动。在此,学生要认识到它们对于各自的影响。文学本为思想文化运动的一部分,通过文学革命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如文艺复兴运动通过提倡世俗文学来弘扬人文主义,宗教改革通过倡导民族文学来反对天主教会,新文化运动通过文学革命来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与《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查看答案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C.“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D.“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77年,我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科教兴国战略正式实施

B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世界性饥饿问题得以解决

D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查看答案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