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总、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1)材料一所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3)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

 

(1)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2分) 科学领域:科学逐渐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2分) (2)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4分)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2分) (3)观点一: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观点二:人文知识重要。人文知识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观点三:两者同等重要。人文知识与科技知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表明观点2分,简要分析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中时间“1543年”,此时正值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开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之相适应的是,自然科学也逐渐冲破封建神学束缚。 (2)注意材料信息,“上卷”诸书包括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主要是涉及西方科学技术,因此积极影响是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技术的近代化。“中卷”诸书包括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主要是涉及西方社会制度,反映了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3)本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如科技知识重要:例如进化论进一步打击宗教神学,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如人文知识重要:例如文艺复兴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如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古以来,大国的崛起离不开人的解放。人的解放创新了社会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谓大国不是以疆域大小区分,主要指标是制度和综合国力。只要制度领先,经济、军事、学术、文化等领域也能着着领先,形成雄厚的综合国力。即使国土不大,也能成为世界公认的大国。严格说来,称得上强盛的世界大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强大自我更新功能的社会制度;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对世界事务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人的自由度大小是国家盛衰的关键。

——袁伟时《大国盛衰的历史经验》

(1)请以“人的自由度大小”为标准判断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是否为世界大国,并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所述标准,你认为18—19世纪,哪个国家堪称“国土不大,也能成为世界公认大国”的典型?

(3)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关键在于给予了人的自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

材料二 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马只适合于最好的骑士。已如上述,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语言,只适合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用)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三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1)根据材料一,归纳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材料一、二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述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与《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查看答案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C.“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D.“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