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该政治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1)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分)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4分) (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4分,2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的信息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从“三省六部制”回答,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从“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思考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以及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角度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近代中国政治·汉代元制度演变·三省六部制;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名师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问题解题方法:一个前提、两个充分、五个步骤。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查看答案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查看答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①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洋务运动之后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查看答案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