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老师为帮助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三则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材料。 材料一 据英...

老师为帮助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三则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它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到:“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但16世纪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请回答:

(1)请你依据材料一、二拟定你的研究课题              ,简述两点你选择该课题的理由。

(2)据材料三找出需要研究的三个对欧洲以及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不得摘抄原文)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

 

(1)解读“李约瑟难题”,或中国古代科技的兴衰史。理由:明清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或海外殖民地征服。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3分) (3)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致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注重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以“祖传秘方”的形式相传,归根结底是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等。(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的阅读可以发现两则材料主要是关于古代中西方科技的对比,根据年份和比例细分析会发现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16世纪后西方产生了近代科学中国则落后于西方。所以第一问的拟题可以是有关古代中国科技兴衰之类的题目。第二问根据表格时间和所占比例归纳概括。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火药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指南针传到欧洲则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印刷术的外传则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走出黑暗的中世纪。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描述的现象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政治制度的腐朽,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阻碍,思想上八股取士扼杀创新能力及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等角度组织阐述。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兴衰发展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近代落后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于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查看答案

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提出“中体西用”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事,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提出上述建议的是

A.魏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