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
A.“祖宗之法不可变” B.“中体西用”
C.“变者古今之公理” D.“托古改制”
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
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
针对“道”,韩愈指出:“(在这个社会里)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韩愈所说的“道”( )
A.加强自身修养,实现格物致知 B.排斥佛道,以纲常伦理为核心
C.追求社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D.把儒学理念上升至天理的高度
傅衣凌指出,唐代宰相的地域分布,关内道占29.1%,河北道21.8%,河南道20.4%,河东道14.5%,江南道占6%,均高于陇右道、山南道、淮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这反映出( )
A.唐代文化重心已转至南方 B.江南道的小农经济发展迅速
C.唐代政治重心仍然在北方 D.江南道的军事战略地位突出
下表反映了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据此可知( )
项目 | 数量(钱) | 备注 | ||
收入 | 粮食 | 8500 | 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 | |
支出 | 赋 | 田租(上交实物) | 283 | 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 |
人头税(上交货币) | 406 |
| ||
役 | 徭役与兵役 | 2200 | 部分兵役,农民亲身应役, 其他以货币代役 | |
开支 | 食 | 4918 | 以战国时期的数据为参考 | |
衣 | 2732 | |||
祭祀等 | 300 | |||
A.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B.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
C.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